消失的面积哪去了
我刚买了套一百平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只有70多平米,这公摊面积也忒多了,不合理啊。买房的过程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消失的面积,就是公摊面积。要追溯公摊面积的历史,也不远。其实公摊面积的概念,最早是由香港富商李嘉诚发明的,率先是在香港实施,到后来,才逐渐的推行到内地。
很早之前呢,也有多家媒体都发布了“公摊伤民急需整改”的文章。当时讨论也很激烈,很多网友也都在猜测,我们距离取消“公摊面积”是不是也不远了。
这不,没过多久,“公摊面积”或将取消,重新浮出水面,好像是在拉近落地的时间点。
绿都元正望晴川售楼部:“公摊面积”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近日,住建部又发布《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指出“住宅建筑应以套内使用面积进行交易。”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确提出房屋应由套内面积来进行交易。
建筑面积包括公摊面积和套内面积,我国普遍以建筑面积进行计价。买100平米房子最后只得70平米,甚至严重的房子,最后面积缩水一半,我们都知道,这背后是公摊面积作祟,但也无计可施。
公摊面积的存在,不仅让精装修、物业费、取暖费都多了一部分,而且给了开发商含混其词、不断推高公摊比例的可能。同时,由于分摊比例不一,也让平均房价失去了指导意义。
如今住建部征求意见,告别“公摊面积”成为可能,对于楼市影响有多大?